局领导介绍
  • 局长黄楚中
公务员职业道德

坚定信念 忠于国家

服务人民 恪尽职守

依法办事 公正廉洁


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托举幸福夕阳红
发布时间:2023-01-12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点击    

  守护老年人的幸福晚年,是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集体践行的承诺。过去,南京市养老场地存在“规而不建、建而不交、交而不用”的问题,经过占用整改保障了养老场地,养老机构遍地开花;过去,养老院服务管理存在“松、散、乱”的问题,经过立标准、抓整改、精细化管理提高了服务质量,养老机构焕然一新;过去,养老多元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经过创新推出“银发助餐”、“喘息服务”等服务,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满意度,爱老助老氛围蔚然成风……2022年,养老服务处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这个团队只有5名工作人员,平均年龄42.2岁,他们用温暖有力的双手托举起南京市163万老年人的幸福夕阳红。

  拔钉子精神:“收复失地”使养老场地有保障


  南京现有户籍老人163万人,老龄化率已达22.17%,养老形势异常严峻。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做好养老服务工作,首先要有场地保障。养老服务处在调研中发现养老需求逐年攀升,但设施规划不能全部落地,不少街道社区存在“规而不建、建而不交、交而不用”的问题。养老服务处从2020年起,强力推进占用整改工作。


  养老服务处决定先去城建档案馆溯源城建规划,将规划的养老阵地找出来。但房产规划不在民政部门,养老服务处的人员都是房产规划的“小白”,于是他们就咨询专家、查找资料。


  没有攻不克的“娄山关”,没有打不下的“腊子口”。陈华玉主任科员和同事们连续两个月“泡”在城建档案馆,翻阅了近2.4万个工程建设项目信息,重点实地查看建设项目100多个,一定要把地块占用情况摸清楚。


  确认好场地位置后,就去现场核查。现场和图纸好多都对不上,街道的人也换了,养老服务处人员就不停地奔走核实。


  确认好场地现场后,还要面临收复阵地的问题。养老服务处探索利用“经济杠杆”撬动被占用的土地。


  “我们跟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出台文件,限制两年整改期,归还挤占挪用的养老设施,归还不了的就必须另选一块面积不小于原来的地方。整改不到位的,要交统筹资金,我们拿钱去租买养老设施。”周新华处长语气坚定。他从事养老工作十多年,对养老事业的热爱愈发深沉。


  南京有一处近1.4万平方米的养老用房,竟被挪用办起商务酒店。酒店的整改难度大在于占用面积大牵涉利益多,并且虽然地点在区里,但是产权属于国资。酒店方认为,“我们签了租用协议的,退出来可以,你们要赔我上亿元的费用。”


  “这块‘硬骨头’一定要啃!”养老服务处不停地协调被占用的场地,他们找了市国资,同时将困难情况报告给市委市政府。领导很重视,作了批示,要求一定整改到位。最后,市里调剂了面积稍大一点的场地作为置换。


  就是凭着这股不解决问题誓不罢休的精神,两年里,收回养老服务设施30多处,计5万余平方米,一大批被挤占挪用的养老设施最终实现了“完璧归赵”。这项下大力气完成的工作是养老服务处全体人员深感欣慰的“得意之作”,“干这件事,得罪了不少人,但看到老人们的笑脸,我们感到极大的欣慰!”


  为降低养老服务机构运营成本,解决养老服务阵地不足的问题,南京探索出“两无偿、一优先”办法,即将社区40%以上办公用房、公共配套养老设施无偿提供给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行政事业单位的闲置用房“优先”用于养老设施。


  养老服务处还协调各部门,明确新建住宅小区按照每百户30平方米配建社区养老服务用房,建立“四同步”机制,即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和同步交付,每年审核项目超过160个。有了场地保障,南京养老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十年间,南京专业社区养老服务组织从2012年时的8家,增长到如今的1300多家,做到了社区(村)全覆盖。


  绣花针精神:标准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场地问题解决了,如何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成为养老服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南京市民政局为推动养老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2016年在民政部《养老服务质量大检查指南》115条标准基础上,又按照南京养老机构等级标准新增了21项个性指标,确定了136项指标。


  “新加的标准和我们的追求与情怀有关,我们对自己工作的定位是要成为标杆、引领,养老机构质量要按照最高要求全部做好。”周新华处长满怀信心地说。


  为了解决养老院服务管理存在的“松、散、乱”问题,养老服务处用“最笨”的办法解“最难”的题。他们用“铁脚板”功夫将标准一件件落实,牵头消防等部门按图索骥,分头走访南京市206家养老机构,“一家一策”,一家家上门查,一条条盯着改,每家机构跑5趟以上,经常不打招呼去巡查,哪条没有完成就拍照记录在案,贴在最醒目的地方,通过责任上墙倒逼机构整改。


  经过一年多努力,全市养老院共整治服务隐患3641项,出台相应政策文件15份,养老院设立许可率、医疗卫生服务合格率等一批关键质量指标均达到100%。2021年,养老服务处又对250多家养老机构和1000多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筑物安全开展排查整改,以“绣花针”精神,将工作做实做细。


  建邺区南山园老年公寓等一批养老院,因硬件陈旧、服务不规范、入住率低等问题濒临倒闭,经过综合整治,管理井然有序。10多家南京养老机构负责人纷纷感慨:“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刮骨疗伤,解决了过去10多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


  为确保服务质量,养老服务处从2016年起就推出养老机构等级评定。从环境、设施、服务等方面对机构从低到高划为一星到五星5个等级,等级越高,政府补贴越多。南京现有在运营的养老机构273家,已有161家拿到等级评定。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等级评定也同步进行,记者走进坐落于玄武区五级的悦心养老产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文体健康活动,以及爬楼机、充气洗澡床垫和集热热水器等适老化设备。


  “这里环境挺好的!子女平常忙,我就经常过来坐坐,和大家玩玩积木、打打乒乓球、聊聊天呀,有时在这里吃饭,挺开心的!”悦心服务中心的一位老人笑着说道。


  80岁以上老人每月有两个小时上门服务,养老服务处要求上门服务要让老人选择服务清单等6个要求。老人满不满意,养老服务处都有回访和监管。通过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提高了养老服务机构的规范性和服务质量。


  养老服务人员素质直接关系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养老服务处每年向超过6000名左右养老从业人员提供免费技能培训,针对有照料困难的重度失能家庭组织家属免费照护培训,惠及3万多人次。举办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2021年南京2名选手夺得一等奖。组织开展“万名老人免费学用智能手机”活动,共完成培训6.6万多人次。


  2020年以来,南京发生多轮新冠疫情,养老服务处始终牢牢守住养老机构疫情防控“零感染”底线。加班加点细化方案、一线指导,推出应对疫情心理健康指导问答手册,开设心理疏导网络课程。陈永副处长经常利用晚上给全市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老人亲属做培训。年近五旬的他因为长年累月的高强度工作,不久前因肺炎入院治疗。他经常说,“疫情防控工作不能松懈,养老服务监管不能间断。”


  为让养老从业者有干劲,养老服务处协调相关部门出台综合补贴制度,每年将超过450万元直接发放到养老护理员手中。联合财政部门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增强全市老人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拓荒精神:创新服务解难题


  南京老年人口呈现高龄化与空巢化特征,养老需求多元化,但养老服务面临回报周期长、养老服务人员紧缺、市场活力不足等问题。


  为使养老服务贴近老人需求,养老服务处经常深入一线,来养老机构调研,与老年人拉家常,倾听最真实的声音……养老服务处转变思路,不断完善养老服务网点,创新养老服务方式,促使养老服务从传统生存型养老到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


  紧盯老人最急迫、最基本的需求,推动建成社区银发助餐点1300多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400多个,2021年提供助餐服务320万人次,居家上门服务1297万人次,让老人都能就近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享受到助医、助浴、助急等基础照料服务。12345本来是投诉举报电话,但是变成了老人打过来的感谢电话!


  “软装的搭配要柔和,得有家的感觉;助餐点内一定要干净、清爽,菜品多样化……我希望能让老年人拥有更有温度的养老体验。”孙畅在一家银发助餐点验收现场死“抠”每个细节,与记者谈到养老工作时如数家珍,他是处里最年轻的小伙,是公认服务老人的“暖男”。


  针对不愿意住机构的老人,以及失能、半失能老人在家享受专业服务的新需求,养老服务处主动牵线搭桥,率先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适老化改造。2017年以来,已为41800多户经济困难的老人家庭免费提供防滑处理、加装助浴椅、紧急呼叫等服务项目。目前,全市已建成家庭养老床位8700多张,相当于80家中等规模养老院,为老人节省费用30%以上,让老人在家就可以享受到生活照料、专业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


  66岁的郇玉兰老人,得过中风,手脚不太好,女儿因工作无法及时照顾,所以大前年家里安装了家庭养老设施。记者走到老人家里,老旧逼仄的房间里,可以明显地看到适老化改造。淋浴下面安装了助浴的凳子,老人可以扶坐着洗澡;客厅桌上摆放着摄像头,以便及时了解老人动态;厨房安有报警器,防止老人忘记关火。


  “我对家里的适老化改造挺满意的!在家自由一些,有时候用机器人‘小乐’叫上门服务,在家就能点餐、看病。有困难就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他们一个月来几次,送点东西,看看血压血糖。”老人口中的“小乐”是悦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家庭养老床位打包项目里的智能机器人,老人可以选择套餐项目,也可以勾选需要的服务。


  针对居家养老、子女长期护理负担重的家庭,养老服务处研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创新推出“喘息服务”。对子女长期照顾的重度失能老人,每年有15天由政府买单,把老人交给养老机构,或定期派人上门服务。目前已向2000多户老年人家庭提供“喘息服务”,获得很多家属点赞。


  金宏亮老人住在洪武路街,有严重的帕金森综合征,无自理能力,依赖轮椅出行,借助助行器站立,长期照护老人的老伴和儿子均觉得身心疲惫,2020年3月在悦华洪武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尝试“喘息服务”。


  家属表示:“原本老人的各种疾病突发情况,都无法很好地判断和照护,通过‘喘息服务’,为我们提供了陪护方面的专业指导。护理人员除了定期的基础服务,在老人有需要的时候还会上门照顾,给了我们休息的机会。”老人也表示通过机构的专业护理和康复服务身体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


  为了解决养老服务人员紧缺的问题,2019年养老服务处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建议。市政府首先拿出1000万设立“时间银行基金”,保证时间银行的可持续运转,先给80岁以上空巢独居老人发时间,志愿者通过服务可以将时间转到自己名下或者转给家中的老人享受服务,等到自己60岁以上也可以享受养老服务。通过“时间银行”的运作,将志愿精神和养老服务结合起来,盘活了社会资源。


  “时间银行”现有注册志愿者4.01万人、服务对象6.45万人,共完成订单42.76万个。达到一定服务时间的志愿者还会被评为“优秀时间银行志愿者”,享受地铁公交半价。守望相助、孝老敬老日益在金陵蔚然成风。


  养老服务处一直走在创新“拓荒”的路上。智慧养老时代到来,区块链技术信息不可篡改等特性为解决养老领域中隐私泄露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杨靖副处长捕捉到这一点,购买书籍熬夜学习、请教专家,并深入基层了解需求。2021年由杨靖牵头撰写的《区块链+民政(养老服务)》入选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开展的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


  近年来,南京养老服务处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南京入选首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在全国率先建成市级层面统一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系统……多个“全国第一”的背后,是养老服务处主动担当、探索创新的结果。


  中国已经进入深度人口老龄化社会,百岁人生叠加新时代。做好养老工作关系每个老人及家庭幸福,养老服务处通过大力促进养老事业发展,提供优质、有特色的服务,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归、老有所乐;也有效减轻了老人子女负担,在享受亲情的同时得以有更多时间关注事业发展和个人生活。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99岁的老人史靓娓娓诉着时光的故事,伴着福利院播放的《东方红》轻声唱起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发自内心地唱起来就有劲。国家富强了,没敢想过会赶上这么一个好时代。”听到老人感谢党和政府的话语,养老服务处全体人员欣慰地说,“作为养老服务人,我们值了!”


  (马靓辉)




网站地图|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主办方: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